財經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2022-08-10 08:31:06
【資料圖】
本報訊 記者王峰 通訊員黃婷報道 為深入貫徹落實江蘇省委、省政府“三農”工作部署,匯集更多金融資源投入農業農村領域,近日,江蘇省級金融機構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戰略聯盟成立大會在南京舉行。
據悉,該聯盟由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相關部門發起,金融機構共同參與,主要通過年度主題會議或成員聯席會議開展活動,聯盟不專設組織機構,不制訂章程,成員動態調整,省農業農村廳將秉持“集智聚金支農、合作互利共贏”宗旨,做好日常聯絡和協調服務工作。
江蘇是金融大省,也是農業大省。近年來,江蘇省高度重視金融支農工作,出臺了“財政金融支農16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支農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上半年,全省涉農貸款余額增速、增額“雙提升”,涉農貸款余額已達5.02萬億元,同比增長15.6%;支持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貸款余額4570億元,同比增長20.2%;支農支小金融服務質量、效益“雙提升”,累計發放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資金1680億元,同比增長31.8%;全省農業保險保費收入41億元,同比增長22.6%。“富農易貸”入選全國金融支農十大典型案例。
據介紹,聯盟主要有三方面工作:進一步激發金融支農動力,以建立“一庫三平臺”為主線,即金融支農智庫、信息共享平臺、宣傳推廣平臺、新產品發布平臺,暢通金融服務“三農”的關鍵環節;進一步增強金融支農活力,主要通過年度主題會議、年度金融支農報告、年度最優金融支農產品等形式開展,并根據開展情況適時加以改進;進一步打造金融支農良好環境,推動成員單位積極參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升農村信用環境,普及金融知識,構建農村地區良好的金融生態,推動金融支農持續健康發展。
聯盟建立后,將在“五創新、五聚焦”服務鄉村振興上下功夫。創新“保險+期貨”服務模式。加快生豬“保險+期貨”試點,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適時選擇具備條件的農產品加以應用。創新農業農村重大項目金融服務模式。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基金,為重大項目提供長期穩定的金融服務和差別化信貸支持。創新農業數字化服務模式。不斷加強涉農數據積累和共享,改進農村經營主體信用評價手段,完善手機銀行等服務渠道。創新抵質押物融資模式。積極穩妥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的抵押貸款業務,探索開展大型農機具、農業設施等抵質押貸款,鼓勵圍繞農村產權交易產生的金融需求推出專屬產品。創新財政政策和金融工具融合發力模式。進一步完善貼息、風險補償等撬動機制,放大財政資金與金融資本協同效應,持續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
同時,聚焦“米袋子”“菜籃子”“油瓶子”等,健全貸款擔保機制、創新農業保險產品,穩定生產預期、夯實保供根基。聚焦種業“卡脖子”技術創新攻關和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建設,研究制定優惠利率,加大中長期信貸支持力度,盡量滿足資金需求。聚焦“蘇”字頭農業品牌創建,培育農村資本市場,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促進鄉村產業“接二連三”發展。聚焦支持新型經營服務主體和小農戶,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優化金融服務供給,建立分層分類的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支持體系。聚焦鄉村治理現代化,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助力改善和優化農村投融資環境,用金融手段推動農村改革,激活農村“沉睡資產”,實現農村金融服務有效延伸、均衡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